千万别让自己的人生输在嘴上!
24小时咨询热线
13500352876

主页 > 樊老师说 >

内容导航
口才写作社会

樊荣强:文章的两种文体背后的逻辑

日期:2025-04-07 13:02:28    来源:樊荣强演讲口才培训    阅读:101144次


微信图片_20231129214301

文/樊荣强

我讲“元写作”理论,一定会讲问答体与叙述体这两种文体的差别,理解了它们的差别,搞懂了其背后的逻辑,离成为写作高手又进一大步。

最近读夏丐尊与叶圣陶两位先生的《写作七十二讲》,第五十四讲“独语式和问答式”,与我所讲的两种文体的差别,观点颇为接近,都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技法。

原文摘录如下:

说明文和其他文体一样,大多数采用独语式。所谓独语式,就是作者一个人在那里说话,凡是必须使读者知道的都说在里头,直到说完,文章也就完篇的一种格式。

但有时为便利起见,不得不自己设问。设问就是提出一些问题来,自己再来解答。对于某一点,揣度读者也许会发生疑问,这当儿就来一下设问;接着给它个详明的解释,使读者不复致疑。对于某几处,揣度读者也许会弄不清头绪,这当儿也就来几个设问;然后分头说明,使读者理解得清清楚楚。这等地方,如果不用设问的方法,而用独语式述说下去,原也未尝不可;可是引起注意、点清眉目的效率比较用设问的方法差得多了。写文章给人家看,应该随时随地替人家着想,既然设问可以增加效率的话,为什么要吝啬这些相当处所的设问呢?

从偶或设问发展开去,有些说明文竟是全篇的问答。有一种叫作《地理问答》的书,它的体裁是这样的:某某省位置怎样?某某省在……这是和独语式完全不同的问答式。每一个问题提示一个项目,答语就是对这个项目的说明。头绪是清楚极了,即使阅读能力很差的人也不会缠错。我国古书里头有一种叫作《春秋公羊传》的,也全用问答式。……凡是应该说明之点,都给制成一个问题,然后一层一层加以疏解,相“剥蕉”一般。

动手写说明文,用独语式还是用问答式,这当然随作者的便。二者之间并没有优劣可分,只要述说得准确、清晰,能使人家充分理解,无论用哪一式都是好的。不过用独语式已经足够了的时候,就可以不必用问答式,因为用问答式至少要多写一些问句,可省不省,未免浪费。

以上就是原文摘录。

我曾说:以往许多作文方法和理论,也有许多讲的挺好的,但是,就差那么一点点才算讲得透彻。就像那烧到99度的水,很遗憾,就差一把火,没有烧到100度。

夏丐尊与叶圣陶两位先生所讲的独语式与问答式,也像只烧到了99度的水一样,还是没有把文章的底层逻辑讲透彻。

在我看来,独语式即叙述体,问答式即问答体。但是夏、叶二先生只看到了它们表面的差异,以及设问对读者引起注意、便于理解等价值,却没有指出设问的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作者,作者通过设问而激发思路、启动写作、谋篇布局。

独语式与问答式虽然表面上不同,但它们是可以互相转换的,即独语式可以转换为问答式,而问答式也可以转换为独语式。

从根本上说,文章在大脑中是问答式的,而写出来之后,则可以是独语式,也可以是问答式。明白了这一点,就掌握了“元写作”的精髓!

 

青少年语商菁英私塾课

温馨提示: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!热线电话:135003528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