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樊荣强 通常来讲,我们写文章作演讲都要求或希望通俗易懂。 小时候讲古诗时,老师还拿白居易的故事来教育我们:据说白居易写完诗,必念给一位盲了的老婆婆听,直到她能听懂,这首诗才算做好。故事不管真假,白居易的诗文通俗易懂是毫无疑问的。 除了我们能力不够,许多时候做不到通俗易懂之外,还会因为各种原因,故意搞得不通俗易懂。 世界超级语...[详情]
文/樊荣强 今年初,因为看了网友的介绍,所以买了一本罗伯特西奥迪尼的著作《先发影响力》。 西奥迪尼还有一本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书,书名就叫《影响力》,好几年前我买来读过,其中所讲的影响力的六大原则(互惠、从众、喜好、稀缺、权威、承诺)我认为总结得非常好简单而实用。 中国老话说,大道至简。 我不喜欢那种把一件说得很复杂的文章和书,我喜...[详情]
文/樊荣强 坦率地说,一直以来,我写文章与发表演讲,都显得有点文采不足。我总是习惯性地用强大的逻辑力量来强化自己的观点。 我也常常惊叹别人文章里精妙的比喻,但自己往往在写作时不朝这方面努力,且自我安慰说,把观点说清晰更重要。 最近阅读罗伯特西奥迪尼的《先发影响力》一书,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。 西奥迪尼认为,我们不应该再把语言主要看...[详情]
文/樊荣强 我一直把口才分为三个层次:敢说,会说,巧说。 我十一年前刚开始从事口才培训的时候,把对学员的培训主要目标放在巧说上,也就是怎么把话说得漂亮动人有影响力。 后来我发现,我错了。 后来我也发现,卡耐基也错过。100年前他开始从事口才培训的时候,也这么想和干,但是错了。 真正来到培训课堂上想练习口才的人,首要的、普遍的问题,是...[详情]
文/樊荣强 有一个心理学效应叫做不要想西瓜。 我现在大声地跟你说不要想西瓜,我相信,心智正常的你,脑海里边一定会想西瓜。 这就是语言的暗示。 就象有些人,别人欠的他的钱,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追债,便用所谓暗示的语言,让对方想到欠钱这事。 语言不光有表面的意思,它的背后可能还蕴含着巨大的暗示的力量。 俗话说: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...[详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