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樊荣强 我越来越相信逻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,而不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者训练而获得的能力,读逻辑学的书根本不可能增强一个人的逻辑能力。 也许我的这句话就不太合乎逻辑,但是我就是越来越相信和坚持这个观点。 罗翔老师这些年非常的火。我看过他的几本书,比如《圆圈正义》《法治的细节》,也看过他的一些视频。总体来讲,他的很多观点我都接受...[详情]
文/樊荣强 你有没有为身边的一些琐事而感到烦恼?如果有的话,不妨学习一下钝感力这个概念。 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概念,钝感力可以译为迟钝的力量,也就是在感知事物时,如果我们不那么敏感,就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,更加坚定地朝着目标努力。 钝感力是一种处事柔韧的力量,也是轻松生活的不二法门。拥有钝感力,是一个成年人...[详情]
文/樊荣强 二八定律之外,还有一个一九定律。新京报评论员佘忠明曾经发文指出:10%的人正在绑架90%的人,或许是中国社会的舆论地貌。 佘忠明指出:这10%的人极端而好言,是人肉网暴、道德绑架、党同伐异、煽动民族情绪、一言不合就出征的主体;90%的人则是沉默的大多数,是情绪平和的极端议题无感者,是因FOMO症候群而保持在线的纯信息消费者。他们未必认...[详情]
文/樊荣强 我年轻的时候是很喜欢诗歌的,不仅经常朗诵诗歌,而且也曾在小报上发表过几首诗歌。 今天很少有人喜欢诗歌了,而且没有几个人会在别人面前标榜自己喜欢诗歌,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诗歌没用,如果你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,还喜欢诗歌的话,大约会被认为脑袋不太正常。 但是,诗歌却没有消失。即使没有人可以靠写诗养活自己,更没有人通过...[详情]
文/樊荣强 于海在《西方社会思想史》一书中所指出的,休谟关于人类组织成社会的观点、保障私有财产的观点,以及正义起源的观点,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。原文抄录如下: 在他看来,维持社会的是人的需要、自然倾向与习惯。社会不能是契约的产物,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,对集体生活的种种好处的认识将先于情感和意志。 总的说来,休谟坚持依人性...[详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