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
来源:四川文明网 http://www.scwmw.gov.cn/sfpl/czgz/201211/t20121119_162830.htm
日前,“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”在京启动。据大赛负责人介绍,听说读写大赛第一届有8万北京学生参加,第二届有26万北京孩子参与,而去年第四届大赛,全国参赛学生有150万,北京孩子多达60万。从以往四届学生的大赛成绩看,学生“听”的能力提高最快,与听、读、写相比,“说”仍然是四项之中最薄弱的环节。(11月18日《北京晚报》)相关链接》》》
无独有偶,最近,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“2012·第二届口语传播高峰论坛”上,专家发出了“语文课怎么只教‘文’不教‘语’”的质疑,他们认为,当下的语文课只重视对“课文”的分析,却忽略了对“语言”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,青少年口头表达能力弱化当引起重视。诚哉斯言!如今的中小学生,尤其是一些优生,确实存在不会说话、不善言辞现象,他们往往“会写不会说,想得多但说不好”,据说在一些学校,演讲赛几乎成了“背诵赛”,甚至还有学生纯粹是拿着演讲稿朗读。
中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,之所以不断弱化,一是因为现在的青少年是“短信一族”、“网络一代”,很多时候用“拇指”代替现实交流,真实的人际交往则变得相当匮乏,导致在口语交际中讲话不流畅,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,更有甚者造成了社交心理障碍,逃避现实人群,不愿与人交往。二是与学校教育存在偏差密切相关。在一切为了应试、为了分数的指挥棒下,语文教育长期以来重读写、轻听说,普遍缺乏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,学生缺乏专门的课堂指导和当众讲话的训练,根本无法掌握口语交际的真正技能。一些学生甚至不善于倾听,不懂得互相沟通理解的重要性。
如果任由青少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弱化下去,将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,甚至是求职就业。这恐怕就是一个与升学考试和加分都无关的“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”,得到学生和家长热捧的原由。尤其是,当今社会的高信息化、高效率化、高社交化,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很强的口语交际能力。不仅是青少年学生,全民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待提高。
事实上,按照2011年新课标要求,小学应设立“口语交际课”,课时为每周一次,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交流表达。可这门“必修课”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,“说起来重要,做起来次要,忙起来不要”。在我看来,不仅是小学,初高中同样应该开设“口语交际课”或“演讲课”。正如专家所言,“语文课是语言的课堂,不是教材的课堂”,“学说话、学交际要从娃娃抓起”,无论学生们今后从事何种职业,其口语交际能力,都是对国人汉语应用能力的检验——有研究表明,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际活动中,“听”占45%,“说”占30%,“读”占16%,“写”占9%。
而要让学校教育不将“口语交际课”停留在口头上,就要改变语文教育评价体系,填补老师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空白,填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空白。青少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弱化,恐怕是语文教育的失败。据报道,早在1998年,美国国家交际协会就制定了《培养有能力的交际者: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说话、听话及媒体素养标准》,对学生听话、说话制定了极为详细的目标,每个目标下都有十几条子目标,有的多达20余条。为尽可能多地培养出高素质公民,我们是否也应该出台类似标准呢?(何勇海)